中新网广西新闻6月11日电(钟建珊)6月10日是中国首个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」,主题为文化遗产与「一带一路」。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以交流出新知、体验促传承为理念,于6月10日至11日举办系列活动,向公众传达文化遗产之美。
记者10日在广西区博物馆看到,当日该馆同步开展民间收藏品鑑赏谘询、古琴音乐会、非遗文化讲座、「馆长说宝」微视频及线下沙龙、文化遗产与「一带一路」微信有奖问答、「非遗小达人」体验等多项活动,邀民众一同参与文化交流体验。
在当日活动中,专家免费鉴宝活动受到民间收藏者的欢迎,不少民众携带自己的藏品早早前往博物馆排号等待专家鑑定,藏品种类丰富,涉及金属类、近现代文物类、陶瓷类、书画与杂项类等多个鑑赏种类,鉴宝专家现场将为公众提供文物鑑赏及相关法律谘询。
记者注意到,当日前往现场鉴宝的民间收藏者以中老年人为主,但其中也有家长带着孩子到现场学习。一名8岁的杨姓男童在现场接受记者採访时表示,他的父亲是一名古玩收藏爱好者,在其影响下他也渐渐对民间古玩产生兴趣。对于藏品的价值,他并不是很在意,「主要是享受收集和收藏各种宝贝的乐趣。」
当日的鉴宝活动中,陶瓷类古玩数量占很大比例,但也是仿品的「高发区」。钟建珊摄
当日的鉴宝活动,专家只提供真伪及年代建议,不做市场估价,不出具书面鑑定证书。「收藏古玩要有一种健康的心态,重在体验收藏的乐趣,保值升值还是次要的。」一名鉴宝专家表示。(完)
【编辑:冯抒敏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