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(记者郭丽霞)近日,《三湘都市报》刊发了《10件着名的假古董和买下它们的冤大头》一文,列举了10件世界着名的伪造品故事,引发了不少关注。其实,国内文物收藏史上也发生过许多类似事件。在收藏已成为文化和经济投资新热点的今天,「全民收藏热」也带来了古玩赝品市场的风风火火。
北魏陶俑事件
说起国内着名的假文物,就不得不提到北魏陶俑事件。
据人民网报导,1994年,一名专家在北京潘家园旧货交易市场闲逛时,发现了一批北魏陶俑,它们的形态从未现世,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专家们一致认为:这是北魏时期的珍贵文物,而且可能是前不久媒体披露的在河南被盗掘的北魏大墓里的陪葬品。
专家们使用了考古中常用的高科技断代手段C14进行检测,发现这批陶俑在年代上与北魏完全吻合。中国国家博物馆还邀请了当时北京几乎所有的顶级考古学家、鑑定专家「过眼」,他们一致认可为真品。于是,专家申请拨专款、专项抢救性收购古玩市场上的「北魏珍贵陶俑」。
不料,此后,类似的「出土文物」竟然源源不断地出现在北京的文物市场,专家们感觉不对劲了,国家文物局为此事成立了专案组,调查证明:这批文物实为赝品,是河南洛阳孟津南石山村高水旺做的。
当北京来的专家和当地公安一起来到高水旺家后,发现他们突击收购的那种「北魏陶俑」在高家还有数百件。一个河南的卖主道出实情:「蒙专家太容易了,无非就是掌握好胎、釉、型、工、旧这几个方面的诀窍。过检测关也不难,让陶俑坐坐飞机就行了。」实验证明,经过X线照射的陶瓷,每一秒钟会将釉面老化程度提早200
年左右。而报纸上刊登的河南一座北魏大墓叫人给挖了的消息,实际上是从高水旺家买走陶俑又到北京去出手的掮客设的局。
估价24亿的「金缕玉衣」
金缕玉衣是中国汉代皇帝和贵族殓服的通称,按死者等级分为金缕、银缕、铜缕。皇帝及部分近臣入殓时都穿金缕玉衣,用金缕和玉片缕结而成。
2011年9月,随着商人谢根荣骗贷案进入二审,中央电视台《新闻1+1》节目播出《「助纣为虐」的古董鑑定》,曝光了天价「金缕玉衣」出炉的来龙去脉:法院查明,案件中两件被估价24亿的「玉衣」系伪造而成,伪造文物后,谢根荣出钱请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等5位专家估出天价,然后凭借这两件「玉衣」取得银行信任,不但为之前6.6亿的借贷做担保,又获得5000万元贷款及4.5亿元银行承兑汇票。
这5位国家级古董鑑定专家全都有着耀眼的头衔和光环,却被谢根荣的「评估费」所收买,为其出具了24亿元的虚假天价鑑定证书。
这些专家的阅历和名头摆在面前,白岩松说:「我当时第一直觉就是,随便在马路上捡到一块石头告诉我这个价值一亿元,估计我会信。」
宋瓷门事件
「宋瓷门」牵涉的主要人物叫丁仰振,他是安徽省淮北市黄里村人,先是经营建筑业,后一脚踏进收藏的泥淖,所有的积蓄变成了一堆古董,等待时机出手。
他曾以1600元的价格购入一个「从古运河挖出来的」长沙窑大执壶,后来,他持这一「壶王」公开现身在2004年中央电视台的赛宝大会上,当时,故宫博物院文物专家杨静荣等4位专家一致认为「壶王」是赝品。丁仰振却坚称,自己的「壶王」是真品。
2005年秋,杭州市大规模扩建南宋官窑博物馆,向社会征集藏品,丁仰振捐赠了包括「壶王」在内的600多件文物,其中大部分为宋瓷。当时,南宋官窑博物馆召集了4位文物专家赶赴淮北,对丁仰振捐赠的文物进行认证。现场的鑑定录像显示,专家们惊叹「壶王」独一无二,一致认定,「壶王」为难得的珍品,建议推一级品。
南宋官窑博物馆最终放心地将这批文物收入馆中。2005年7月,杭州市政府对丁仰振捐赠611件文物进行表彰,并决定奖励丁仰振现金1500万元。在此后的3年内,南宋官窑博物馆分3次将奖励款打入了丁仰振的帐户。
此次文物捐赠活动引起了巨大争议,虽然引起争议的藏品已在馆内公开展出,可真假「壶王」之争一直在继续。(据2011年10月《法律与生活》)「不打假」成为潜规则
近年来,我国收藏品市场繁荣,玉器、陶瓷等藏品市场受到投资者青睐,各地古玩市场里的赝品却占了九成。许多「文物」来源于小作坊的批量生产,河南、河北、陕西等省份制假造假的不在少数。
新华网记者曾对假文物泛滥的现象进行过调查,有专家认为,收藏市场上的不打假是因为打不了假。古玩的鑑定,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权威部门。而现在拍卖行基本上都已经在拍卖条款中註明了「不保真」这一项,拍卖遵循的是落槌成交规则,只要是拍卖行声明不能保证拍品真伪,拍卖行就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随着造假技术的不断提高,许多赝品专门针对鑑定真品的标准来造假,连专业人士都难以分辨,比如之前文中提到的「北魏陶俑」。对于普通收藏爱好者来说,就更别提鑑定真伪了。
同时,也有部分专家认为,收藏界没有必要打假,因为真正意义上的赝品,是指制作精良的收藏品,比如宋朝仿周汉时期的艺术品,这些赝品在前代是仿品,在当代就是有艺术价值的工艺品,在未来就是古董。
专家提倡,收藏爱好者应持有「过眼即拥有」的良好心态,买到赝品的机率就会大大降低。
责编:王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