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8年前的今天,也就是1949年2月20日,中华民国政府用军舰「崑崙号」第三次将中山博物院和故宫博物院的大批珍宝运抵台湾基隆港。算上这次,在1948和1949的两年间,故宫被运到台湾的珍宝共有2972箱。当年为了躲避日军,从北京南迁的文物共有13491箱,虽然从数量上看,运到台湾的只占22%,但那些可都是国宝中的国宝啊!
台北故宫
运到台湾的这些文物,被展览在台北故宫博物院。到底当时带过去多少宝贝呢?这么说吧,受展厅面积所限,台北博物院通常每三个月换更换一次展品,如果把这些珍宝挨个展示一遍的话,至少需要三十年!那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下,看到底有哪些旷世珍宝。
翠玉白菜
这个宝贝据说是从慈禧陵中流出来的,它是博物院中的超级明星,游台北故宫必看的一站。据记载,这是当年永和宫中的物品,相传为是光绪皇帝瑾妃的嫁妆。工匠运用玉石的天然色泽分布,雕琢成了鲜活的神品。在翠绿的菜叶上居然还有两只昆虫,一只是螽斯,一只是蝗虫。白菜寓意着清白,多产的螽斯则代表着对多子多孙的期盼。
肉形石
这块石头出自内蒙阿拉善左旗,在康熙年间被供入内府。在出土时便呈现出一层一层的不同色泽,经过工匠巧夺天工的妙手雕琢,变成了一块连皮带肉,肥瘦相见的「东坡肉」,不但层次分明,连毛孔和肌理都非常逼真,其构思的巧妙,雕刻技法的精湛,令所有参观过的游客都叹为观止!
毛公鼎
这件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,道光年间在宝鸡出土,因作器者为毛公而得名。鼎上的铭文多达500字,是目前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。出土后的毛公鼎几经易手,中途差点落入日军的手里。在台北故宫中,他被放在商周青铜展厅最醒目的位置,是永不更换的展品,可见其地位之尊崇。
颜真卿《祭侄文稿》原稿
除了这三件镇馆之宝外,最贵重的其实是书画,但这些宝贝都难以展出。因为中国的书画都是在绢上或纸上创作的,时间一长就会发黄发黑,即使是光照,也很容易造成损坏。所以台北故宫的书画虽多,一年也只能展出两三幅名作,而且最多只展出一个月时间,结束之后要在避光的环境下休息好几年。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顶级书画……
北宋苏轼《寒食帖》
王羲之《快雪时睛帖》
郭熙《早春图》